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向分化,很多国家的经济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实施新的经济发展引领战略是当务之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适时顺势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不仅是中国中长期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战略,也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欧亚大陆经济融合,实现国际合作、互利共赢之中国最高国家战略的包容性体现。仅就国内经济而言,“一带一路”的实施,对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大有裨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推动经济转型,促使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从出口、投资转向内需,将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统领全局,区域协作,重点突破,共同繁荣。
第一,“一带一路”应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依循“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首先惠及我国发部分省市区,涵盖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9省区市和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其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将首先获益。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促动城市之间发挥各自优势,在地域分工基础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带状经济合作区域,进而形成东西互济、双向开放的新格局。面对这一宏伟目标,地方政府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有利于该战略的具体落地。因此应该抓好重大项目,发挥示范效应,推动产业深度对接,加强能源资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要突出核心理念,促进互利共赢,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要抓住重大机遇,做到远近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系统性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抓手。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的外联内应,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第一位的,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义,即首先着手的必将是通路、通航。“一带”主要是从通路着手,通路所推进的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提升空间更大,其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
应该看到,中国传统的出口较为单一和狭窄,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第四,就是“互联互通”,既涉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包括规章制度方面的“软联通”,还将推动人员流动的“人联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
第五,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是“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要素之一。必须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务必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
第六,“一带一路”将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第七,“一带一路”建设将给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提供良机。创意经济强调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促进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并以提高国民福祉,推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融合为己任。近年来兴起的创意城市和创意城市网络就是为适应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的约束日渐增强的形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创意城市使地方城市从主要依赖自然客体资源的发展转向着重开发人类主体资源,努力解放文化生产力,重塑城市形象,再获生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Creative Cities Network),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推出的一个项目,旨在通过对成员城市促进当地文化发展的经验进行认可和交流,达到在全球化环境下倡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目标,从而使全球的城市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关系,推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地域、开放包容,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恰为创意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空间,为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三位一体”和“五通”,即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厉无畏: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投资促进会主席团主席、著名经济学家)